1. 首页 > 生活百科

公款旅游 借培训名义搞公款旅游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公款旅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公款旅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禁止公款旅游的规定是什么?

禁止公款旅游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必须遵守不用公款旅游的规定。违反规定者,领导机关和纪检部门需要责令其作出检查,并予以严肃处理。对于查处不力的部门和单位,上级需要追究其领导责任。

严禁借出差、开会等名义用公款旅游。出差和开会应基于工作需要,并经过主管领导的批准。出差期间,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不允许离开工作地区,用公款到旅游区、名胜区巡游。违反纪律者将被批评,情节严重者将被给予纪律处分,超支费用不予报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团体、学术组织原则上不得在旅游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如确需召开会议,应报上级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并征得当地政府的同意,同时避免在旅游旺季进行。所有会议都不得用公款组织巡游。

坚决制止以参观学习为名用公款旅游。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控制外出参观学习,确有必要组织外出参观的,应报经相应级别的主管部门批准,并事先征得参观地区政府和接待单位的同意。否则,一律不予接待。所有外出参观学习都应明确目的、掌握人数、严格规定时间、来回路线和经费数额。不按规定办事、绕道或中途滞留用公款旅游的,按违纪处理,费用不予报销。

各级干部疗养、疗养和探亲,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正副省(部)长级干部外出疗养、疗养时,因病或年老体弱确需家属伴随的,经批准,只报销一名家属的同席车船机票费和住宿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不得用公款组织离退休干部旅游或以其他名义变相旅游,不得把离休干部的公用经费发给个人。离休干部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活动,应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需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堵塞用公款旅游的漏洞。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公务员利用公款安排个人旅游。如果发现公务员存在这种违法行为,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和处罚。政府部门对于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组织公款旅游作出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各部门和单位的规章制度方面。例如,《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第35条规定:“机关应当遵循节约原则,禁止发生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费用支出,禁止利用公款进行旅游。”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专业律师。

禁止公款旅游是指国家规定,公职人员不得利用公款进行旅游,包括旅游、度假、培训、考察等活动。这是为了防止公款的滥用和浪费,保证公共财产的有效利用。公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受到严肃追究和惩罚。此类规定的出台,是贯彻中央反腐倡廉的方针,促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保障。

禁止公款旅游的规定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款用于自己的旅游消费,包括酒店住宿、机票、交通等费用。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公款滥用和损害公众利益。此外,一些地方还规定了公务员不得接受私人旅游公司的不当款待,如免费旅游、特权待遇等,以保证公务员遵纪守法,忠诚履职。违反禁止公款旅游的规定,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和行政法律责任。

公款旅游属于违反什么纪律?

公款旅游是违反党的纪律处分条例。

第九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的;

(二)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款旅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款旅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