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松弛的原因有哪些
分娩的时分由于胎头进入骨盆,压榨了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相关的支持构造,以及支持各个韧带也遭到了十分大的牵拉,特别是在产程停顿迟缓、不顺利的状况下,由于胎头长时间的压榨,加上产钳或者胎头吸收器的助产等等,常常形成了盆底的肌肉和筋膜的撕裂,相关支持的韧带变得松弛。
而关于自然分娩的,由于胎儿是经过娩出,普通出生的婴儿头部的直径约有10厘米,即分娩时要扩张到10厘米(正常直径为2.5厘米),经过出生孩子的挤压,扩张明显,肌肉和痕遭到彻底毁坏,弹性明显降落。但虽然从分娩胎儿的发作了变化,会呈现不同水平的松弛现象。但并不代表自然分娩就是招致松弛的罪魁祸首,由于在临产时盆腔的肌肉和韧带都会充沛延伸,为宝宝的出生做好产道准备。所以即便剖宫产的,其也会有松弛现象。
产后松弛的症状
产后松弛,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自觉下坠、腰酸、并有块状物从脱出,实为膨出的前壁。长久站立,激烈活动后或加腹压时块状物增大,下坠感更明显。若仅有前壁合并膨出时,尿道后角变锐,常导致排尿困难而有尿潴留,甚至继发尿路感染。若前壁完全膨出时,尿道后角消失,在咳嗽、用力屏气等增加腹压时有尿液溢出,称张力性尿失禁。
检查时,口松驰常伴有陈旧性会阴撕裂。前壁呈半球形隆起,触之柔软,该处粘膜变薄透亮,皱襞消失。当患者用力屏气时膨出的前壁明显可见。
产后松弛的治疗
本身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产后出现的扩张现象在产后3个月即可恢复。但毕竟是经过挤压撕裂,中的肌肉受到损伤,所以弹性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产后可以通过一些锻炼来加强弹性的恢复,进行产后松弛的治疗,促进紧实。
1、提肛运动
在有便意的时候,屏住大便,并做提肛运动。经常反复,可以很好地锻练盆腔肌肉。
2、屏住小便
在小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屏住小便几秒钟,中断排尿,稍停后再继续排尿。如此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练后,可以提高周围肌肉的张力。
3、收缩运动
仰卧,放松身体,将一个手指轻轻插入,后收道,夹紧,持续3秒钟,后放松,反复重复几次。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4、其他运动
走路时,有意识地要绷紧大脚内侧及会肌肉,后放松,重复练习。
经过这些日常的锻炼,可以大大改善盆腔肌肉的张力和周围肌肉,帮助弹性的恢复,对有所帮助。除了恢复性的锻炼,产后还应该保证摄入必需的营养,保证肌肉的恢复。
5、修复术
修复手术可以帮助改善松弛,但不利于第二次自然分娩。修复的目的其实是为提高质量而服务的。
适应症:分娩后,产道松弛,会阴侧切使口变大或前壁外翻等状况均可通过紧缩术来进行恢复。
不适应症:有炎、糜烂等妇科疾病,不适宜做手术。
由于怀孕时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增加,以促进乳腺分泌、产道松弛、骨盆增大,为宝宝的出生做准备。所以如果准备做紧缩术,应该在产后3-5个月以后,等体内激素水平恢复到孕前状态时再进行。而且由于做手术后两边有疤痕,弹性受到影响,不利于第二次自然分娩,原则上建议选择剖宫分娩方式。所以如果考虑继续生育的,应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