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百科

中小学学习生活常识 中小学生生活日常规范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小学学习生活常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小学学习生活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校沦为考试培训机构是中小学的常识,为什么把有些学校要把教学沦为分数训练?

国家很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而且民众支持率也是非常高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培养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看一下那些呼吁素质教育的人群,是哪一类人呢?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培养下一代的人,提倡减负也好,素质教育也好,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十分的支持,但是背后的意思呢?

穷人阶层来说,他们的孩子,除了读书,并没有其他的好方法可以冲破壁垒,除了读书,他们如果去分心,做一些与知识学习无关的事情,他们都会被踩下去,翻不了身。因为到目前为止,高考是唯一的公平公开的,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么,穷人家的孩子,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所以,他们不需要素质教育。

与此同时,要想不被他们甩得太远,富人阶层孩子也要努力了,他们有钱,资源更好,这也是补习班越来越多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根本不在乎这条路,所以,为成绩而拼搏成为了学生的主要目标,学校如果不能让学生考一个好的成绩,那么学生就改变不了命运,学了素质教育也无济于事。

所以,学校越来越重分数,教学,也是为了提升分数,毕竟,这是最后的公平之路了。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提倡素质教育前流行的口号。80至90年代,素质教育的提法成型,当时还对与“素质教育”对立的“应试教育”进行了挞伐和批判。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读大学,1998年大学扩招,虽然大多数孩子能够上大学,但考高分读好大学又成了一种新的竞争。对学校办学的评价方式由看高考升学率渐渐演变成了看考重点大学率。如果一所学校出现了全省高考状元,是一件欢欣鼓舞的事情,这所学校在社会上就会声名鹊起,让家长学子慕名而来。

因此进学校就是追求考高分的理念一直潜伏在国人的骨子里。你喊“素质教育”千遍万遍,追求分数的理念就是不变!“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考高分,考高分就是有素质,高分低能?低分才低能!”

评价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指标,还是高考!于是出现了连锁反应:小学质量以能考进重点初中的升学率为评价指标,初中质量以能考进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为评价指标,高中质量以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为评价指标。社会要成绩,学校要成绩,家长要成绩,学校沦为考试培训机构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全国“最牛”的高中在哪?全国“最牛”的补习学校在哪?全国“最牛”班主任是谁?新闻传播速度很快,看的是什么?考试成绩啊!录取大学的人数啊,特别是重点大学的人数啊,更特别的是北大清华的人数啊!

分数似乎决定孩子的未来,所读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自然看所教孩子的考试成绩了,成绩抓得好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这已经是大家认可的评价方式。所以,你的教学狠抓分数训练,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校,对得起社会,才对得起教师自己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小学学习生活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小学学习生活常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