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少数民族生活常识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少数民族生活常识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考民族常识知识?
中考民族常识知识包括了一些中国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考民族常识知识点:
1. 中国的56个民族: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如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以及各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 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这些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3. 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剪纸、京剧、茶道等,以及这些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4. 中国的历史事件:了解中国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5. 中国的地理特点: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如长江、黄河、西藏高原、长城等,以及这些地理特点对中国的影响。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考民族常识知识点,具体考察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试要求而有所不同。建议你根据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我国的少数民族常识: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云南省。
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回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大约有3000人)。
离山西最近的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
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节,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刘三姐。2006年,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族常识?
1、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民族平等?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3、中国的民族政策?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4、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5、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被概括为“两个共同”,具体是指?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6、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7、我国加入关于民族和种族问题的三个国际公约是?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8、贵州省有多少个世居少数民族?
17个
9、贵州省有多少个世居民族?
18个
10、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贵州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为多少人?
1255万
11、贵州省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地方?
14个
12、贵州省成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县是?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13、2009年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长篇英雄史诗是?
亚鲁王
14、阿西里西》是什么族的传统民歌,在省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曾被收入贵州小学音乐课本?
彝族
15、“四个认同”是指?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6、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少数民族生活常识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少数民族生活常识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