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活常识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生活常识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方便携带的书?
带本唐诗出门翻阅吟诵,再妙不过
唐诗神妙之境的精神内涵,是自然精神临照万事万物。唐诗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它辉煌的成就并不体现在数量上。诸多的诗中神品中,唐代既有李白、杜甫、王维这样的诗歌大家,也涌现了许多诗歌名家,群星灿烂;而更重要的标志是,唐诗艺术所达到的深度。唐诗创造了许多艺术上很深刻的东西。这种深刻,并不是单纯的技巧或者才学。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唐诗与自然精神的联系,涉及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大问题。近些年中国社会对国学、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比较多地关注儒家思想,这当然很重要,但也要看到中国思想文化传统是很丰富的,其中源自道家的自然精神的影响也十分显著。自然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艺术,没有它,很难孕育出唐诗这样的诗中神品。在古人的“自然”观念中,活在相对的状态里,人是很痛苦的,应该超脱这种是非相对,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宋人黄彻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溪诗话》)意思是陶渊明一切都发乎自己内在的本性,对别人的评价全不在意。他归隐田园以偿素志,并无意于别人的赞扬抑或讥讽。他素性恬淡,但在经历了人生的复杂思考之后归隐田园,就不是简单的选择某种个人爱好,而是到田园中去体会世界的根本与真意。他在《饮酒》(其五)中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里“心远地自偏”就是“无心于非誉巧拙”,而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是诗人悠然心会的真意所在。正因为归隐田园不是诗人一时的兴致与爱好,所以他不惧躬耕陇亩的艰难,也要在田园中持守本心。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虚怀若谷气若兰,取情于山寄于水”,既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自然精神的浸润是唐诗何以神妙的关键所在。这些传世之作,千百年来,要真正说出它的深意,又是那么不易。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高度。所以,出门去旅行,带本唐诗吟咏学用,伴随着唐诗的艺术气息与境界,将使旅途更加美轮美奂、贴切温馨。
这个要看个人对哪方面的书感兴趣,需求不同涉猎范围不一样,比如对科幻小说感兴趣,推荐刘慈欣的《三体》,对官场小说感兴趣,推荐《二号首长》,一般经典著作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也是不错的。现在科技发达,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作为阅读工具,方便携带,如有时间,随时可以阅读,就看你能否沉下心来。
普通民众应该读什么书?
应该读懂现实生活中的无字书。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生活之艰难,应勤免奋斗。劳动虽然很苦很累,你不劳动就没饭吃。别总想着一
夜爆富,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去打拼和积累才是真功夫。既然不具备拼爸的资本和条件,就不要去和人攀比,做好自己,爱家人,爱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书,当你真正读懂了,才会幸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活常识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活常识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